关于GSD的高束流离子注入时的腔体压力植入剂量的补偿

知识梳理与准备一:
理想气体常数 R 与玻尔兹曼常数 \( k_B \) 的关系
简单直接的回答是:
理想气体常数 \( R \) 与玻尔兹曼常数 \( k_B \) 的关系是通过阿伏伽德罗常数 \( N_A \) 联系起来的。
具体关系式为:
\( R = N_A \cdot k_B \)
详细解释
让我们一步步来看:
- 理想气体常数 (R)
- 它的适用对象是 宏观系统 的 1 摩尔 气体。
- 在方程 \( PV = nRT \) 中:
- \( n \) 是气体的物质的量,单位是 摩尔 (mol)。
- 所以 \( R \) 是 每摩尔 气体的常数。
- 玻尔兹曼常数 \( k_B \)
- 它的适用对象是 微观粒子(单个分子或原子)。
- 它是连接宏观物理量(如温度、能量)和微观物理量的桥梁。
- 理想气体方程用 \( k_B \) 可以改写为:\( PV = N k_B T \)
- 这里 \( N \) 代表气体中 分子(或原子)的总数目。
- 所以 \( k_B \) 是 每个粒子 的常数。
数值关系
我们可以用数值来验证这个关系:
- 已知 \( R \approx 8.314 \text{J·mol}^{-1}\text{·K}^{-1} \)
- 已知 \( N_A \approx 6.022 \times 10^{23} \text{mol}^{-1} \)
- 计算 \( k_B \): \( k_B = \frac{R}{N_A} = \frac{8.314}{6.022 \times 10^{23}} \approx 1.381 \times 10^{-23} \text{J·K}^{-1} \)
知识梳理与准备二:
离子中和的指数衰减模型推导
一、物理背景
当离子束穿过长度为 x 的气体区域时,离子可能与气体分子发生 电荷交换碰撞(Charge Exchange Collision)。 这种碰撞导致部分离子失去电荷,变为中性原子。 碰撞的概率取决于:
- 气体分子密度 \( n \)(单位:m⁻³);
- 电荷交换截面 \( \sigma \)(单位:m²);
- 离子行进的路径长度 \( x \)(单位:m)。
二、建立模型
设:
- \( N(x) \):在位置 \( x \) 处仍保持带电状态的离子数;
- \( N(x+dx) \):经过距离 \( dx \) 后仍保持带电状态的离子数。
在微小距离 \( dx \) 内,离子与气体分子发生碰撞并被中和的概率为:
\( p = n \sigma \, dx \)
这是因为在厚度 \( dx \) 的气体层中,单位面积包含 \( n\,dx \) 个分子, 而每个分子对应的“碰撞有效面积”为 \( \sigma \), 因此单位长度的碰撞概率为 \( n\sigma dx \)。
三、离子数变化关系
在距离 \( dx \) 内,离子数减少量 \( dN \) 等于被中和的数量:
\( -dN = N(x) \cdot p = N(x)\, n\sigma \, dx \)
整理得:
\( \frac{dN}{dx} = -n\sigma N \)
四、解微分方程
变量分离后积分:
\( \int_{N_0}^{N(x)} \frac{dN}{N} = -n\sigma \int_0^x dx \)
得到:
\( \ln\frac{N(x)}{N_0} = -n\sigma x \)
指数化:
\( N(x) = N_0 e^{-n\sigma x} \)
五、物理解释
- 指数中的 \( n\sigma x \) 表示平均碰撞次数(或“光学厚度”);
- 当 \( n\sigma x \ll 1 \) 时,几乎没有中和;
- 当 \( n\sigma x \gg 1 \) 时,大部分离子被中和。
中性化离子数为:
\( N_{\text{neutral}} = N_0 – N(x) = N_0(1 – e^{-n\sigma x}) \)
六、模型适用前提
- 碰撞是独立事件;
- 气体密度 \( n \) 与截面 \( \sigma \) 沿路径恒定;
- 忽略再电离或多次交换过程。
本文基于离子注入过程中离子与气体分子的电荷交换理论,解释了中和粒子比例的指数衰减模型及其物理意义。
剂量理论与 Axcelis GSD 高电流离子注入机的压力补偿研究
摘要(Abstract)
离子在离子注入系统的束线或末端腔室内,与气体发生电荷交换作用而被中和,可能导致晶圆上出现 错误的剂量(wrong dose)和剂量不均匀(bad uniformity)。本文基于对 dose_dat 文件的详细分析,讨论了 Axcelis GSD 高电流离子注入机中的 剂量测量与压力补偿机制。
文中回顾了现有的压力补偿理论模型,并提出了一个新的模型,用以描述补偿因子随掺杂元素与能量变化的关系。文章还给出了一种新的压力补偿因子 pcomp 的确定方法,并讨论了实践中的问题以及残余气体分析(RGA)的结果。
I. 引言(Introduction)
当离子在离子注入机的束线或末端腔室中,与气体分子发生电荷交换碰撞时,离子可能被中和。气体的来源包括真空泄漏、光刻胶脱气或 e-shower 系统的气体泄漏。
尤其是在离子束接近晶圆表面时,由于没有机制再过滤中和粒子,极易导致严重的剂量误差:中和后的掺杂物仍被注入晶圆,但测量系统无法检测到这些中性粒子,从而造成晶圆被过度注入。
中和粒子的比例由下式给出:
\( N_0 \) = 离子通过气体前的数量
\( n \) = 气体分子密度 (m⁻³)
\( \sigma \) = 中和截面 (m²)
\( x \) = 行进路径长度
利用理想气体方程 \( n = p / (k_B T) \),可改写为:
因此当末端压力 \( p \) 升高时(例如束流扫到晶圆中心时),中和比例增加。Axcelis GSD 高电流注入机使用压力补偿因子 pcomp 来校正这一影响。由于截面 \( \sigma \) 与掺杂种类、能量和气体类型有关,因此 pcomp 也依赖于这些参数。
II. pcomp 与 σ 的关系(The Relation of PCOMP and σ)
Axcelis 将压力补偿因子 pcomp 定义为:
并由测量的束流电流 \( I_m \) 计算出实际注入晶圆上的原始束流 \( I_0 \):
公式显示 pcomp 除了与 \( \sigma \)、掺杂与能量相关,还依赖于气体温度 \( T \) 与路径长度 \( x \)。温度通常可视作常数,但 \( x \) 可能随压力变化(气体向上扩散),因此在真空性能不恒定时公式的适用性受限。
III. σ 随能量变化(σ as a Function of Energy)
A. 文献回顾
电荷交换截面 \( \sigma \) 随能量的变化自 1908 年起即被研究。历史研究(Allison 等)表明:在 ~0.2 keV 以上,不同离子/气体组合的 \( \sigma \) 随能量有不同表现;大多数研究指出在 >50 keV 时 \( \sigma \) 随能量增加而减小。近期研究甚至报告在 200 eV–20 keV 范围内 \( \sigma \) 呈振荡状变化。
B. 理论模型(Model)
离子与气体原子的相互作用为静电作用。若离子要从气体原子”夺取”电子,最小接近距离 \( b \) 必须小于某一临界距离 \( r_1 \),满足:
若电子被释放,它还须被离子捕获。电子在离子参考系下的动能与势能差决定捕获条件(见文中推导)。结果给出了一种近似的捕获截面:
该表达式表明,若忽略再电离等过程,\( \sigma \) 仅与气体的电离能 \( E_I \) 有关;但文献中通常观测到 \( \sigma \) 与离子能量强相关,原因在于中和后的掺杂在其后续路径上可能被再电离。
表格(文中 Table I)给出了按上述公式对硼离子在 H₂、Ar、Xe 中的粗略计算示例。
IV. dose_dat 文件分析(The Analysis of Dose_Dat Files)
Axcelis 提供的 dose_dat 文件记录了注入时的多项参数,可以用于从实际注入数据中估算最优 pcomp,无需额外测试晶圆(仅需带光刻胶的 dummy wafer)。下为文件片段与字段说明。
| radius (mm) | diskI (A) | pcompI (A) | linspeed (mm/s) | end_hcig (Torr) | dtime (s) | holeI (A) |
|---|---|---|---|---|---|---|
| 298 | 1.39E-2 | 1.44E-2 | 3.74 | 1.93E-5 | 0.1 | 0 |
| 305 | 1.40E-2 | 1.44E-2 | 3.66 | 1.93E-5 | 0.3 | 0 |
| 312 | 1.39E-2 | 1.44E-2 | 3.57 | 1.97E-5 | 0.5 | 0 |
| 319 | 1.39E-2 | 1.44E-2 | 3.50 | 1.98E-5 | 0.7 | 0 |
| 326 | 1.39E-2 | 1.44E-2 | 3.42 | 2.02E-5 | 0.9 | 8.14E-6 |
在图示示例中(文中 Fig.2),测得电流 diskI 在 end_hcig 压力最大时出现最小值。通过遍历不同的 pcomp 值并计算补偿后电流 pcompI 的标准差与均值的归一化比值,可确定最优 pcomp(标准差最小时为最佳)。
剂量修正(DTF)可按下列关系更新:
利用更精细的束流形状信息还能更准确地模拟晶圆均匀性(文中 Fig.3 显示补偿前后仿真对比)。
V. 残余气体分析(Residual Gas Analysis)
为分析光刻胶脱气的成分,研究者在 Axcelis GSD 注入机末端(可装 P9 真空泵的位置)安装了一台 Stanford RGA100。记录的质量谱(文中 Fig.4)显示主要成分包括:
- H₂(氢气)
- H₂O(水蒸气)
- C₂H₂(乙炔)
- CO / CO₂(碳氧化合物)
- Xe⁺(来自等离子体淹没枪)
气体组成随时间变化:很多组分在注入初始阶段出现,氢气则缓慢上升并贯穿整个注入过程。测试还发现 P9 位置的压力远高于预期,约为 10⁻³ Torr 量级。
VI. 讨论(Discussion)
研究表明:文献中关于用于压力补偿的截面 \( \sigma \) 数值差异较大,理论描述复杂,因而需要更系统的研究。
要点总结:
- pcomp 与气体成分相关:光刻胶脱气产生多种气体,成分随时间变化,理想情况下需要一组动态补偿因子而非单一常数;短注入时尤其易出错。
- 束流大小会影响 pcomp:较大束流会改变气体温度与有效路径长度,从而改变 pcomp。
- 设备差异:不同机台的真空性能与压力测量精度不同,同一配方可能需要不同 pcomp。
- dose_dat 方法优势:无需额外测试晶圆,可基于生产或 dummy wafer 数据求得 pcomp;方法能捕捉 AMU 磁体中发生的中和调制效应。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Axcelis Inc., Best Methods and Practices for GSD Pressure Compensation, Part Number 9510584 (1999).
- Wien W., Ann. Physik 27, 1025 (1908).
- Allison S.K., Reviews of Modern Physics 30(4), 1137 (1958).
- Bell G., Physical Review 90(4), 548 (1953).
- Bohr N., Linhard J., Kgl. Danske Vid. Selsk Mat-Fys. Medd 28(7), 2 (1954).
- Van den Berg J.A., et al., IEEE 00EX432, 627 (2000).
- Axcelis Inc., Best Methods and Practices for GSD Determining Pressure Compensation Factors Using Dose_Dat Software, Part Number 9510721 (1999).